1月26日,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参加徐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,要认识到苏南苏中苏北是一个地理概念、不能成为一种固化的意识,地级市是一个行政等级、不能成为发展的能级限制,老工业基地是发展的特定阶段、不能成为路径的依赖。
他指出,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,继续解放思想,把握规律,进一步摆脱“地级市思维”和传统的“苏北意识”,卸下老工业基地的“包袱”,以高度的定力,坚定不移朝着既定目标努力。
进一步摆脱“地级市思维”和传统“苏北意识”,在刚刚闭幕的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,省委书记出的这道命题引起很多与会代表的关注。怎么看待“地级市思维”和“苏北意识”?如何突破这样的固化意识和惯性思维?“北京西路瞭望”(微信号:xhrbbjxllw)推出这期专访。
1 “名副其实”的区域中心城市是干出来的
江苏省人大代表、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:贯彻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指示精神,徐州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样本区域,我们不空喊口号,而是从徐州实际出发,聚焦“两高两强”目标,也就是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、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,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越来越强。用“越来越”这三个字,是要强调实现这样的目标,需要很长的过程,要不断地前进。
打造名副其实的淮海经济区域中心城市,徐州以中心城市建设为抓手,来提升城市发展的活力、动力和能力。这几年,在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中,徐州的发展指数名列前茅。发展指数,代表城市发展能力,指生产要素的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。这说明,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、质量效益的提升和未来发展的趋势等方面,徐州走在全省前列。
我经常说,就发展抓发展,就经济抓经济,就项目抓项目,就招商抓招商,很难抓得好。必须要用系统的理念,来推动全面发展,提升综合发展能力。这几年,徐州做强中心城市,首先是完善城市功能。
交通基础设施方面,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们投入2600多亿元,居全省前列。
社会事业方面,我们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069所,投了几百亿。拥有28家三级以上医院,其中三甲医院11家。公共服务功能不强,中心城市的服务能力撑不起来。
在发展平台建设方面,我们加大对国家级和省级经开区、开发区的建设,以增强对产业投资的承载能力。建设“一城一谷一区一院”创新平台,以支撑产业转型升级,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、产业链现代化。我们正在建设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、集聚中心,投入200个亿。建设4个大数据中心,宽带网从1800G提升到8000G。
这些平台的建设,意味着什么?打一个比方,飞机要起飞,就要建机场建跑道。建什么样的机场和跑道,决定是停大飞机,还是小飞机。这些平台建好了 ,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功能才能强大。
作为中心城市,徐州必须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,而这反过来又能提升徐州的发展能级。中心城市,不是领导封的,也不是喊出来的,而是干出来的。徐州发展好了,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了,吸引力、向心力才会不断提升。这几年,徐州与淮海经济区兄弟城市协同互动,打破行政边界,推进交通互联互通、产业协同发展,推动社会事业融合发展,社会治理、环境保护、联防联控共治共享。徐州医院门诊人数40%来自省外,去年达6500多万人次。徐州卖出的房子,近四成是省外的人买走,三分之一的高端商品是省外的人购买。当然,周边地区好多县市建开发区,把徐州企业招过去投资。说到底,徐州发展能级上去了,才能更好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,帮助这些地区老百姓享受高品质的生活。
徐州发展实践充分说明,只有摆脱“地级市思维”“苏北意识”的自我限制,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,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。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已经开启,徐州要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有更大作为,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,以大格局提升发展标杆,对标国内一流城市提升发展标杆,按照省会以上城市能级进行规划建设。
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、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、“一带一路”重要节点城市,这些是徐州最重要的优势和定位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徐州要更加主动地接受长三角核心区的辐射,增强发展动力,打造长三角北翼区域性中心城市;进一步加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,不断拓展发展空间。
要把定位变成地位,首先还是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进一步加快发展,全力提升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和发展能级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徐州经济总量连跨两个千亿台阶,去年突破7400亿元,跃居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27位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徐州经济总量目标突破1万亿元,跻身“万亿俱乐部”。我们对此充满信心。从2014年到2020年,徐州工业应税销售从2800亿元增加到5880亿元,金融存款余额从4600亿元增加到9200亿元、贷款余额从3300亿元增加到6900亿元,进出口从不到300亿元增加到突破1000亿元,从这些数字不难看出徐州发展的势头已经起来了。
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样板区域,我们充满信心;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,也会更加“名副其实”。
2 苏北同样是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力军
江苏省人大代表、盐城市市长曹路宝:用苏南、苏北、苏中来划分经济时空,客观上是给苏北贴上落后标签。放眼全国,苏北五市都是全国百强市,徐州、盐城进入前50名。苏北不落后,我们要强调这一点。
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,江苏有三个重要的方向:
第一沿长江经济带,以上海为龙头、南京为核心,辐射带动长江中上游;
第二沿淮河生态经济带,以盐城为龙头,辐射带动沿淮流域城市;
第三沿陇海线,以连云港、徐州为主,辐射带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城市。
江苏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,必须在几个方向上同时发力,而这其中,沿淮、沿陇海线带动中西部地区,苏北五市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只有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,苏北五市才能迎来跨越式发展。辐射带动中西部发展,这既是责任使命,更是重大机遇。服务全国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,苏北五市同样是主力军。担不起责任、抓不住机遇,在区域经济竞争中,苏北就很难占得先机。
现在看来,相对于沿江,沿淮、沿陇海线的辐射带动相对偏弱。要更好地带动中西部发展,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,同时充分用好中西部的资源优势、市场优势促进自身发展,苏北五市发展更为关键。就淮河生态经济带而言,盐城是出海门户。依托淮河入海水道,还有铁路公路建设项目落地,沿淮发展已经具备条件。
再换个方向。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视角看,上海要更好向北辐射,亟需南通、盐城、连云港这三座江苏沿海城市发挥更大作用。相对于向西北沿沪宁线,向西南沿沪杭线,向南沿沪甬线,上海向北辐射这条线最短、最弱。原因主要是交通制约。而随着高铁开通、过江通道打通,上海对南通、盐城、连云港辐射能力大大增强。盐城到上海,仅比南通多半个小时,因此也已进入“北上海”范畴。上海进一步向北辐射,实现长三角与京津冀的对接,很大程度上靠江苏沿海三市传送,南通、盐城、连云港能不能尽快提升能级,打造“面朝大海、向海发展、赋能未来”的强劲增长极,对于全国发展大局影响很大。
现在看来,苏北五市无论向西辐射,带动中西部发展,还是向北传送上海辐射,都需要省里乃至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,打破体制机制障碍,拉长交通设施这块相对短板。
作为沿海城市,盐城空间大、生态好、农业强,不仅在带动沿淮地区发展,而且在促进国际大循环上,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。
盐城与日韩距离近,集聚韩资80多亿美元,是国内重要的韩资高地之一,拥有中韩盐城产业园这样的开放载体。去年江苏最大的经贸活动——江苏-韩国企业家峰会,就是在盐城举办的。盐城开通的日韩全货机航线,从盐城飞大阪,经仁川,返回盐城,运的全是江苏的货,其中盐城占四成,省内其他城市占六成。去年,南洋机场完成外贸运输量5746.72吨,同比增长316.77%。这其中,韩日全货机外贸运输量5720.42吨,同比增长445.79%。我们希望以东亚小循环撬动国际经贸大循环,成为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的示范和样本。
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,江苏必须重视更好地发挥生态优势。作为江苏“绿心”,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,应该被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。江苏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“碳达峰”,最终达到“碳中和”,必须把江淮生态资源保护好、利用好。要充分彰显生态资源的价值,最重要的就是推进绿色GDP核算。对于生态贡献突出的城市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激励。
3 “后发先至”关键要靠提升发展能级
江苏省人大代表,连云港市委常委、常务副市长胡建军:随着交通条件不断改善、信息化对经济社会的深度改造,产业发展梯度转移规律被打破,苏南好、苏中可以、苏北差,这样的习惯性“落差”,事实上正在被改变。
谁能想到:国内最具创新能力的医药企业在苏北连云港?按照“四个世界一流”标准打造的国家七大石化基地,正在连云港加快建设?当然,很多人也想不到:苏北劳动力成本不断接近苏南地区,曾经的“优势”逐渐“优势”不再。
进入新发展阶段,支撑发展的基础条件、时空距离的落差,在江苏这样的东部沿海地区正在快速拉平。只要把比较优势发挥出来,每个地方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。
连云港,不是“苏北”的连云港。江苏就一个连云港,中国就一个连云港,世界就一个连云港。从亚欧大陆桥头堡到“一带一路”战略支点和标杆示范,从跻身江苏自贸区三大片区到入列国家枢纽港,连云港能够抓到这么多令人羡慕的好牌,是因为它在全国大局中战略地位太重要。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,连云港具备很好的条件。以港口为例,过去这五年,“一体两翼”组合港基本成型,两翼港区实现一类口岸开放,成功靠泊32万吨矿石船,40万吨级矿石码头获国家布局。
当然,要真正成为“一带一路”战略支点,连云港首当其冲的任务是大大提升城市发展能级。这两年,连云港全力推进石化基地建设。总投资330亿的浙江卫星石化(连云港)项目,近期有望投产,年内销售可达300亿元;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明年投产,当年可实现销售1000亿元。
目前,连云港石化基地已建、在建、签约项目总投资超3000亿元,其中4个项目建成投产。到明年底,石化产业将形成约2000亿元应税销售生产能力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石化基地应税销售收入年增速超60%,“十四五”末预计工业产值超3300亿元。随着二期项目上马、产业链向上下游企业延伸,未来五年,连云港经济总量有望超过6000亿元。
依托东方大港优势,发展大进大出的石化产业;而石化产业基地建设,又能强力支撑港口进一步做大做强。目前,连云港港口货物吞吐量2.5亿吨、集装箱480万标箱,在全国港口中仅列15位。究其原因,一是产业支撑不足,本地货源仅占10%;二是港口物流聚合力不强。所以,我们提出,“十四五”期间“产业港、贸易港、物流港、枢纽港”四港同抓,力争5年内建成货物吞吐量达4亿吨、集装箱达千万标箱的国家枢纽港。
再看医药产业板块。连云港培育恒瑞医药等一批行业领跑企业,建成抗肿瘤药物等六大研发生产基地,形成化学药品原料药等八大产品群,拥有亿元药品64个、过10亿元药品13个,30余个药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。去年11个一类新药获批上市,居全国首位。目前,中华药港核心区一期工程加速建设,花果山医学科学中心成功组建,多样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搭建。下一步,连云港将以建设世界一流“中华药港”为目标,加速崛起长三角医药产业协同发展示范港、中国医药产业创新要素集聚港、全球医药产品制造港。到2025年,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有望超3000亿元。
说到底,只有全神贯注聚焦产业,尽快改变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状况,港口和城市才能发展得更快,连云港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中西部城市带动辐射力才能不断增强,“后发先至,书写新时代西游记”,也才能成为美好现实。
4 用发展抹掉“苏北”这个梯度发展表达
江苏省人大代表、沭阳县县长彭伟:娄书记在参加宿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,宿迁要在现有基础上发挥比较优势,跳出江苏看宿迁、放眼现代化看宿迁,提高站位,持续奋斗,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、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路子。他要求宿迁积极探索建设推进“四化”同步的集成改革先行区。
对于县一级来说,怎么冲破“苏北意识”的限制?我认为主要有三点:
一是转变思想观念,要在更大范围内确定发展标杆。过去,我们习惯在县域、市域范围内谈发展、定标杆。沭阳作为江苏人口第一大县,去年经济总量预计突破千亿,主要经济指标排在苏北县市前列。我们不能满足于当“宿迁领头羊”,也不能止步于“苏北争第一”,必须在全省乃至全国确定更高的发展标杆。
二是要冲破区域限制,用更高标准来争先创优。娄书记要求宿迁探索建设“四化”同步的集成改革先行区,沭阳责无旁贷,要当急先锋、打头阵、冲在前。
宿迁对于沭阳的最新定位是建设区域副中心城市,这个“副中心”发展水平要高于周边地区。如果提高标准,放到苏北、放到全省,放到更大的特定区域,沭阳经济发展水平都要更高。沭阳是全国人口第二大县,去年入列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,这方面一定要走在全国前列。还有,沭阳去年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,我们制定三年行动计划,一定要拿下这个城市荣誉。当好“四化”同步的排头兵,这是沭阳应该担起的责任与使命。
三是要敢于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找到特色定位。沭阳是全国花木之乡,从泥土里长出的“花木电商模式”,更是成为用互联网技术带动农村发展、农民致富的样板经验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们不仅要推动花木产业升级,而且要发挥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的优势,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,真正成为全国花木电商产业的连接点和发起点,为产业在更大范围做大做强,释放更大的富民效应发挥更大作用。
只有苏北发展真正上去了,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有更高地位,“苏北意识”这个梯度发展时代的特定表述才能成为过去。
撰稿 新华日报记者 孙巡
图片 视觉中国
值班主编 孙巡
实习编辑 王晗
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
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
版 权 说 明
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:
1.须保持图文完整,拒绝任何形式删改;
2.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、作者、二维码;
3.未按此规定转载的,本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
编辑: 王娣
{{ article.sysDisTopic }} {{ article.title }}
{{article.sysDisTopic}} {{article.title}}